粽子古称“角黍”,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。这种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传统食品,有着十分厚重的文化积淀。
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天,中国人最重要的食俗就是吃粽子。吃粽子的风俗,千百年来,在中国盛行不衰,甚至流传海外。
浸糯米、洗粽叶、包粽子,每一道程序,都是一个古老的仪式。人们用双手的温度,让糯米在辅料的配合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。以糯米为主料,配上各种辅料,再用粽叶包裹,置于高温中蒸煮,出锅后的粽子不仅口齿留香而且营养丰富。
虽然端午节这一天,家家吃粽子,但是,因为地域的不同,各地的粽子又有着或大或小的差异;粽子的形状有正三角、正四角、长形、方形的区别。粽子馅荤素兼具,有甜有咸。辅料的内容,则是最能凸显地方特色的部分。
海南的粽子以荤馅居多,以咸味为主。但是,在这片热土上,各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,制作出的粽子也各具风味。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款款而来,本报记者深入采访,带您领略海南各地最富盛名的粽子。
儋州粽子历史渊源流长,“长坡米烂洛基粽,王五狗肉香透胸。马井红鱼香破釜,排浦薯香吃肚膨。”这是一首儋州山歌里的几句歌词。歌中提到的“洛基粽”正是现在的“那大粽”,现在为了打造品牌,当时政府统一称为“儋州粽子”。
近几年来,在当地政府的大力宣传推介下,儋州粽子名声鹊起,与定安粽和澄迈瑞溪粽并列为海南三大名粽。